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阅读老建筑,沪上新时尚,上海已为3151幢优秀历(2)

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共一大会址 “修缮工程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所涉及的原工艺、原材料进行详细的考证和研究,还原历史原貌;同时还要满足中共一大会址的

中共一大会址

“修缮工程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所涉及的原工艺、原材料进行详细的考证和研究,还原历史原貌;同时还要满足中共一大会址的‘可读性'。”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中伟说,“按照‘最少干预'的原则,尊重历史,保存历史信息始终贯穿修缮过程。”

针对保护等级较高的文物单位,上海跨前一步从建筑修缮转向主动预防。记者获悉,开展预防性保护的探索和研究,强化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尽早发现文物建筑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更好地使文物建筑“延年益寿”。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此次预防性保护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文物建筑的分析、监测、评估和日常管理,力求尽早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干预,是上海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从抢救性向抢救与预防并重转变的有益探索。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活化更新

上海有着“万国建筑博览”美誉,随便路过一条上海的小马路,就可能遇到一幢有故事的文保建筑,发现一段值得记取的历史。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

2020年,关于武康大楼的一则旅拍分享贴,在小红书平台收获点赞和收藏量达4.4万次。在今年,位于宝山的“冷门景点”——宝山净寺又火了。除了日常打卡分享,更有用户为其写下了“真大唐风,非小京都——为宝山净寺溯源”这样的解读分析。

越来越多的小众老建筑被人们挖掘、赏鉴和解读,尤其是大批年轻人,也日渐倾心于老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这得益于上海历史建筑开放力度加大,一种城市风气的培育与熏陶。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上海启动“建筑可阅读”以来,范围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基本实现了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

此外,上海还开发“行走上海”APP,推出“红色经典”“名人旧居”“百年高校”“漫步苏州河”等十余条游览参观路线,让人们能够通过多渠道了解每幢优秀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建筑特色和人文故事,彰显历史建筑“活化石”作用。

但历史建筑不止是文化故事的讲述者,要在新时代承担着现代都市功能,也亟待活化更新。在6月11日首次开放的延安西路238号上海市文联大楼,成功从私宅升级为现代办公场所,让100年来的首次大修圆满落幕。

文联大楼的壁炉

文联大楼修缮前后对比

除了点位更新,老建筑也承担着有机融入当代生活的服务功能。建于1931年的孙科住宅,是上生·新所城市文化共享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定期举办各类展览、沙龙,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打造“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上生·新所经过多年精心改造,成为游客打卡地和周边居民24小时活力社区。

活化更新后的上生新所

上生新所定期筹备展览

“文物建筑的保护,不应该像‘博物馆'一样供起来,更好的方法是让它真正‘活'起来。”从事建筑修复保护多年的专家沈三新告诉记者。

文章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网址: http://www.xdjzdq.cn/zonghexinwen/2021/0617/986.html

上一篇:到2025年 重庆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比例不低于30%
下一篇:让我的伊兰特和古风建筑合个影......

现代建筑电气投稿 |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现代建筑电气版面费 | 现代建筑电气论文发表 | 现代建筑电气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建筑电气》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