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造园对比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借鉴意义探(2)

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颐和园中,昆明湖为虚,万寿山为实,山脚下是一条700多米的长廊,共273间。湖与山好比虚与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连在一起,而是在虚实之间插入了

在颐和园中,昆明湖为虚,万寿山为实,山脚下是一条700多米的长廊,共273间。湖与山好比虚与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连在一起,而是在虚实之间插入了一个过渡空间,即半虚半实的长廊,使虚实两者自然连接。也使整个景色在视觉上产生了层次感,如图4。

图4 颐和园平面示意图

1.3 路径对比

古典园林内部路径曲折多变,曲直相生,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游园体验。路径是江南园林组织的关键,园林空间因路径的蜿蜒曲折而展开生动而富有趣味的空间序列[5]。

造园需遵循“移步换景,曲径通幽,因地制宜”等原则,讲究流动性和曲折感[2]。园林中的路径大多数曲折变化,有直有曲。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交通空间很容易做成一条直线型,将更多面积留给建筑主要功能空间。因此带来的不足之处就是建筑在空间体验上显得乏味无趣,一览无遗。使用空间沉闷单板,相隔空间缺乏交流与渗透。建筑必定不如园林游园般的灵动自由,但是也要从人的角度出发,空间多方面的感受,创造人在建筑空间内的多方面体验。

留园在游园路径上的营造,丰富了人们游园时的空间体验感。园内入口到五峰仙馆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从入口处直接通向五峰仙馆。第二条路径先从入口处经过绿荫、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之后再经由环绕园区内部水景的蜿蜒曲折的长廊最终到达主要建筑五峰仙馆。留园中的这两条路径形成明显的对比,路径上呈现出来的是曲折与平直对比,而在观赏角度来说,是单一视角景色与多维视角景色的对比,如图5。

1.4 动静对比

中国古典园林中,功能分区是很明确的。既有安静的生活空间,又有可供游玩的共享空间。园林封闭私人空间与开放共享空间的对比,游人在其中游览的过程中,内心的感受是发生变化的,空间的开,使游人敞开心襟,感受到山水交融,大千世界;空间的合,令游人收心于此,静静的感受生活。通过动静对比突出各自空间的特点。私人与共享公共空间明确分区,互不影响。

图5 留园路径视线分析图

2 造园对比手法在现代建筑中的转译

在园林造园的处理方法上,借用两种或多种有差异的元素进行对照,突出彼此之间不同的特征,使各自的特色更加明显,也会给观赏者提供新鲜,多种不同的空间体验感。同样的,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借鉴古典园林造园的诸多对比手法,笔者总结了几种借鉴之处:空间对比手法转译为建筑空间形态多样化;虚实对比转译为建筑造型层次营造;路径对比转译为新的建筑内部路径设计;动静对比转译为建筑内部空间渗透。

2.1 建筑空间形态多样化

现代建筑设计,很容易将建筑内部空间做成一个走廊,两侧布置相同的房间。这样的布局,必然会导致建筑内部空间给人呆板无趣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特点是自由性与灵活性,造园者将其特点发挥到最大化。园林空间的自由性与灵活性并不能在所有类型的建筑空间布局中展现出来,但是我们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创造人在空间中丰富的体验感。

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大小与开合的变化,通过对比,可以突出每一种功能空间的特点,使用者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体验中,心情是不断在变化的。在廊式建筑中采用封闭、半封闭和开放三种空间进行组合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并通过集散和收放等形成内部空间大小变化,也会给人们带来空间体验上的乐趣,同时也解决建筑立面造型的塑造单一的问题。

学校、办公楼和旅馆等传统走廊式建筑,一般都是走廊两侧均匀排列功能用房。一个个的功能用房是用墙体围合出的封闭空间,这样会导致建筑内部走廊空间的昏暗。笔直没有任何变化的走廊,会给使用这座建筑的人一种消极的心情。在这种封闭的廊式建筑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使得建筑内部空间的体验大大降低。

大舍建筑的青浦活动中心,从活动中心的建筑总平面图上可以看出,建筑空间布局与古典园林布局相得益彰,如图6。主要使用功能空间大小不一,自由灵活的排列在场地中,曲折变化的走廊等公共空间自然就营造出来。建筑与庭院空间的大小开合变化令孩子们在建筑中的体验感受无时无刻都在变化,这也正符合儿童活动中心这一建筑主题。

图6 青浦中心总平面图

2.2 建筑造型层次营造

在建筑立面设计过程中,通过虚实变化可以使建筑立面产生层次感。在建筑立面(横向上)上可以通过虚实对比使立面造型变得富有变化,不会因为使用同一材质显得立面塑造过于呆板。如果将虚实两个不同的构件在前后方向相互叠加,那么建筑在立面塑造上就会产生层次感。

文章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网址: http://www.xdjzdq.cn/qikandaodu/2020/0813/425.html

上一篇:对现代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性设计的探讨
下一篇: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电气投稿 |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现代建筑电气版面费 | 现代建筑电气论文发表 | 现代建筑电气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建筑电气》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