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文物建筑火灾风险源探析与防控(2)

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民俗活动用火 是指集体组织或者家族管理的祠堂等文物建筑内举行的祭祀活动用火,如燃香、燃烛、烧纸等;此外,有的民间坟墓位于文物保护范围内,

5.民俗活动用火 是指集体组织或者家族管理的祠堂等文物建筑内举行的祭祀活动用火,如燃香、燃烛、烧纸等;此外,有的民间坟墓位于文物保护范围内,清明节野外祭扫时烧纸产生明火;有的地方在传统节日或者祭祀时燃放烟花爆竹,可能形成文物建筑火患。

6.吸烟明火 是指在文物建筑中吸烟,包括使用打火机、火柴点烟,随处乱扔烟头,躺在床上吸烟、酒后吸烟等,不慎引燃可燃物。

7.人为纵火、失火 是指个别精神或者心理不健康的特殊人员对文物建筑故意纵火。还有的是小孩在使用明火放鞭炮、焚烧柴草纸张等,引发文物建筑火灾。此类火灾风险危害大,防范难。

8.外来明火火源 是指来源于文物建筑外部环境的明火,对文物建筑的危害,如一些地方有燃放孔明灯(许愿灯)的民俗,放飞后可能落在文物建筑内,或者挂在文物建筑上,发生火灾;一些位于山野、森林、草原内的文物建筑,可能受到周边山火、林火、草火等殃及,引发火灾;一些地方焚烧秸秆、烧荒、焚烧垃圾等野外用火,可能殃及文物单位。

(二)电火 是指文物建筑因用电产生电气故障引发火灾事故。电气火灾成因主要包括电气线路故障和用电设备故障等。

1.电气线路故障 是指由于文物建筑的电气线路选型用材不标准、敷设不规范、老化破损及私拉乱接等原因,导致配电线路出现漏电、短路、过负荷、接线部位接触电阻过大等电气故障,将电能转变为热能,高温引燃周围可燃物,从而引发火灾。

(1)漏电是由于老化、潮湿、高温、碰压、划破、摩擦、腐蚀等原因,配电线路绝缘护套的绝缘能力下降,导致电流泄漏,局部发热高温,或者在漏电点产生的电火花,引燃附近可燃物。

(2)短路是由于裸导线或绝缘导线的绝缘体破损后,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地线,在某一点碰在一起。短路点易产生强烈的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使绝缘层迅速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燃附近可燃物。

(3)过负荷或称过载,是指电气设备、导线的通过电流超过额定值。当发生严重过负荷时,导线的温度会不断升高,甚至会引起导线的绝缘护套发生燃烧,引燃周围可燃物。

(4)接触电阻过大是由于配电线路间的导体接头、配电线与用电设备、电气保护设备之间的接线端子的连接工艺不符合要求,导致连接部位接触不良,造成接触部位的局部电阻过大,产生大量的热,高温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导线的绝缘层发生燃烧,并引燃附近可燃物。

(5)电弧是由于电源开关制造不良、安装不当或者电线绝缘部分损坏,以及设备故障及违规操作等,可能导致电压击穿空气,产生瞬间火花,即电弧。电弧产生高温,引燃周围可燃物,发生燃烧,引发火灾事故。

2.用电设备故障 是由于文物建筑中用电设备选型、设置及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用电设备故障,产生的高温引燃周围可燃物,引发火灾。

(1)使用安全性能较差的电热器具、电取暖设备等用电设备。如,在文物建筑中使用“热得快”等电热器具、“小太阳”等电热取暖设备,或者其他“三无”电器产品等,由于自身工作机理的不安全性或者产品质量问题,其产生的高温引燃周围可燃物。

(2)用电设备的安装设置不当。如,文物建筑内使用的白炽灯、卤素灯等高热光源的灯具,安装位置与可燃物未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冰箱、空调主机等用电设备的散热功能故障,或者散热部位被遮挡无法有效散热,产生局部高温引燃可燃物。

(3)用电设备使用不当。如,在文物建筑中使用电热毯、电暖器等取暖设备,由于持续通电导致加热体过热引燃周围可燃物;电动车辆充电器工作时未与可燃物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产生的高温引燃周围可燃物等。

此外,弱电短路或者交换机、路由器等集成电器因散热故障问题,也可能引发火灾。蓄电池由于质量问题、过期使用、安装不当、充电不规范、破损电解液外露等管理使用不当,可能发生过热、产生电弧甚至爆炸,引发火灾。在可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积聚的文物建筑空间内,要防止因静电引发爆炸或者燃烧。

(三)其他火灾风险源。除明火火源和电气故障外,爆炸、雷电和自燃等火灾风险源,也可能引发文物建筑火灾事故,虽然火灾事故概率较小,但也不能忽视。

文章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网址: http://www.xdjzdq.cn/zonghexinwen/2021/0308/661.html

上一篇:日本豪宅别墅,1900㎡耗时5年,建筑成本超高,却
下一篇:超越现代技术的建筑,高于金字塔的难度,它就

现代建筑电气投稿 |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现代建筑电气版面费 | 现代建筑电气论文发表 | 现代建筑电气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建筑电气》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