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柯林罗手法主义与现代建筑解读基于艺术史中几(4)

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于是,柯林·罗以柯布西耶的施瓦布别墅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转折点,又回到施瓦布别墅所在的时代,引入立体主义绘画进一步说明将抽象几何融入视觉形

于是,柯林·罗以柯布西耶的施瓦布别墅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转折点,又回到施瓦布别墅所在的时代,引入立体主义绘画进一步说明将抽象几何融入视觉形式的艺术实践。

立体派绘画的主要特点是简化和叠加,重视平面而不是体块。虽然立体派绘画是与视觉相关的,但却并不是视觉表象经验的简单表达。绘画内容中常见的棱镜一样的几何形式的实现,其目的是为视觉的再现赋予理念化的形式秩序。他继续总结文艺复兴时期的抽象与1920 年代抽象的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抽象是为了一个理念世界的抽象,或者说是为了上帝的空间而存在的。为了理念世界而存在的抽象,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并不够紧密。而1920年的抽象,是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个人审美的抽象,已经具有了个人视觉经验形式化的做法。一个是外部世界,公共世界的象征,一个是内部世界,个人世界的象征。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具体视觉经验与形式意义相结合的方式。立体派绘画所采用的方式,也是柯布西耶建筑设计的方式。在建筑学上,视觉感知经验的图像化,或者说图像学形式意义正是基于这种立体派绘画采用的叠加与拼贴等艺术处理方式才能够有所表征。这也是柯布西耶之前早期现代建筑探索所或缺的方式,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理解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表达的建筑理念,为什么既肯定数学几何的崇高理念,也没有否定具体感觉经验。但是,读者仍然会很疑惑,既然二者兼顾,理念化的抽象形式(如同文艺复兴时期)与多样化的感觉形式(如同1900 年代以来出现的),到底哪一个才是柯布西耶认为的正确形式?

3.3 观点

5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祭坛平面与密斯设计的砖宅平面(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5])

在前述对历史的梳理之后,柯林·罗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是因为柯布看起来矛盾的理念,表现出了1920 年代现代建筑区别于早期现代建筑的重要特征。柯布西耶在尝试一种既有抽象的理念形式追求,又能够给具体多样性的视觉感知赋予形式意义的做法。而这种做法在1920 年代以后的现代建筑也比较普遍[15]43-45。他例举了吉迪翁(Siegfried Giedion)在《空间·时间·建筑》(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中所说明的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建筑。在包豪斯校舍中,一个人在欣赏平面以及结构所带来的的智性秩序的时候,视觉却被同时广泛分布的其他元素所干扰了。缺乏中心性的元素,让视觉无从落脚。恐怕只有在空中的鸟瞰,才能够有一个智性的总体把握。正是以这种干扰含混的做法(而不是为视觉直接提供愉悦),现代建筑里令人愉悦的元素才得以展示。朦胧晦涩的平面,迷宫般的计划,都为视觉加强了体验,只有不断通过理性的重建才能把握空间秩序。

在提出观点的基础上,他继续以案例对比证明16 世纪的手法主义建筑与1920 年代的现代建筑同时具有这种含混暧昧性。例如,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斯福尔扎祭坛(Cappella Sforza,Santa Maria Maggiore)与密斯的砖宅(Brick Country House[15]47,图5)。

3.4 小结

以上内容基本覆盖了《手法》整篇文章的内容。初读起来,书中历史与实例、描述与分析、理性与感知、相关内容都在穿插混合。但是认真梳理一下,其主体内容是两段艺术史及其中的建筑案例,即文艺复兴至手法主义,以及19 世纪末开始的早期现代建筑到1920 年代的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同时,行文中也不断辅以两段时期中重要建筑的例证分析。这两段艺术史发展的描述都是为了说明建筑作品背后图像化的形式意义,即抽象理念形式与具体视觉形式意义的发展变化。文章最后论证现代建筑的形式意义在于其暧昧性中表现出来的对理念形式与视觉形式的同时重视,并通过类似于立体派绘画,以结构、几何、空间等相关联要素的叠加、穿插等综合复杂关系在整体上得以实现。至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柯林·罗之所以采用穿插混合的文章内容布局,也是为了在文字上呼应现代建筑几何与视觉形式含混暧昧的特征。

4 结语

艺术史发展过程的简要描述,展现了建筑中几何与视觉形式意义交织的片段。在重视古典建筑所具有的理念化的几何形式意义基础上,艺术史家开始重视视觉经验所具有的形式意义。柯林·罗认为手法主义与现代建筑中对几何形式与视觉形式的同时重视,看似含混与暧昧的并置,却有着深刻的内涵。文章中的着眼点更在于现代建筑(尤其是柯布西耶的作品)对于二者的融合,这意味着现代建筑具有一种崭新的视觉形式秩序特征。不同于基于视觉心理抽象的先验形式,也不同于注重象征内涵延展的图像学意义,而是在具体的现场视觉体验中,建筑实体与空间暗含了某种复合的形式意义。借鉴立体派绘画空间表达方式对文艺复兴以来线性科学透视法的突破,现代建筑将建筑视觉元素,以及轴线对称、几何原形等历史元素通过立体派绘画的复合方式融合进在场体验中,将原本变动不居的个人视觉体验升华为某种形式结构。总之,1920 年后的现代建筑不仅具有数学与几何的处理,且凸显结构意义的智性原则,同时通过整体架构的复杂空间形式来赋予在场的视觉经验以图像学形式意义。正是这两种形式的综合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建筑空间体验。□

文章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网址: http://www.xdjzdq.cn/qikandaodu/2021/0611/973.html

上一篇:建筑电气专业创新复合型培养方案探讨
下一篇: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材料的作用分析

现代建筑电气投稿 |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现代建筑电气版面费 | 现代建筑电气论文发表 | 现代建筑电气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建筑电气》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